日本出了问题:《东京贫困女子》呈现的社会现象


这本书我是去年开始读的,读这本书的契机是因为之前看过一个我个人觉得很有意思的日剧——《暗金丑岛君》。但是影视总有一些虚构的成分,所以想了解一些真实的事件,恰好发现这本书。去年刚开始读的时候,觉得有点压抑,一度读不下去,恰好又赶上毕业的事情,耽搁了,现在毕业了又重新拿起来继续读。

东京贫困女子

总的来说,这本书没有明显的叙事结构,基本是按照作者采访的真实事件整理而成。作为一本纪实文学,书中的文字很平和,没有过多的华丽的辞藻,但是从这些文字中,你能体会到阵阵寒意,尤其这些事情都是发生在公认为发达国家的日本。

如果你想了解当今和未来的中国,这本书你应该读一下,或为解答内心的疑虑,或者为艰难的未来做准备。如果你能够接受日剧,我同时也推荐一下《暗金丑岛君》这部日剧,两者之间有很多的共同点。

本书中共涉及了19个具体的女子贫困的案例,由3年的采访记录而来。书中以对话的形式叙述了每个人的悲惨遭遇,以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可能原因,包括但不限于政府的制度、整个社会的氛围、家庭的环境、甚至历史的文化惯例等等。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读者可以从任意感兴趣的章节阅读,因为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立的。

日本出问题了

作者作为一个自由撰稿人,一直在对成人影片女优和风俗业进行采访,因此本文的视角可能对外国的读者有点奇特。所有的缘起在于作者在采访中逐渐意识到:

虽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项实地调研,但我在2006年到2007年间,渐渐产生了“日本社会是不是出问题了”这种模糊的不安感。

我们虽然在新闻和报纸上经常看到“失去的30年”等说法,但是作者从自己的经历提出了“日本出问题”这个观点,具体包括两件事情:

  • 作者自己经历的风俗报道:涌入这个行业的女子日益增多,但是收益却大幅下降;
  • 作者自己经营了看护机构,可以视为国内的“养老院”:发现这种福利机构中却包含这更为黑暗的一面;

因此书中在探讨贫困问题时,对这两个方面多种侧重。而对于贫困的原因,作者首先提出了一个观点:

日本社会针对贫困的当事人有一种很强的责任自负的认识。

对于这种观点,国内相比也有同样认知的人群,他们穷是因为他们不努力,这样的认识与教育程度无关,可能只是他们靠自己的努力幸运地摆脱了贫困。我想,在本书中,作者并不否定个人的原因导致贫困,但是更多地是强调这不是唯一的原因,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因为“日本出问题了”才是导致这一切的原因。

日本的贫困女子们

贫困,是在出身和成长经历、家庭环境、健康状态、就业、政策、制度、个人和配偶的性格及人格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的。

作者在书中着重描述了两类群体作为贫困女子的代表:

  • 一个是女大学生;
  • 一个是离异的单身母亲;

我们直觉感受,这两类人确实是会贫困的人群,但是书中陈述的事实显然超出了我的想象。

女大学生们怎么了

大学生,是真的没钱。大学校园,就是贫困的巢窟。

作者如此的看法是中国学生们不能理解的(起码我开始不能理解)。中国的大学多是公立大学,而且有一个跟国外大学迥异的特点——大学越好,学费越便宜。学校从国家拿到的财政补贴越多,因此你上了一个好大学,多半不用为学费和生活费发愁。但是国外的好大学多数是私立,而是为了保持“独立性”,很少从国家直接拿补贴,因此这部分负担就由学生承担,因此国外的学生相比于国内学生的经济压力更大,尤其是父母不能提供支持的前提下。

大学生的贫穷乃至贫困的背后,是父母一代收入的下降和原则上应由受益者承担的学费的持续上浮。

而经济压力的加重多半与国家的经济出现问题有关,对此女大学生们的解决方法没有太多选择:

  • 征集干爹:
  • 领取日本学生支援机构助学金:

征集干爹就是所谓的援交,这种美化的说法并不能掩盖其中的艰辛。

留言板上的干爹征集,其实就是卖身吧。现在和我保持联络的有两个人。都是40多岁,详细情况我不知道。我也不喜欢这些人。我们只是偶尔一块儿吃饭,上床,然后拿钱。不过,我完全不习惯这样……和特定的人多见几次面就觉得害怕,而且我本身也不想见他们。

作者提到这样的目的是维持基本生活,因为之前在超市打工的薪水并不能满足这些女大学生的生活所需,而家庭无法提供任何支撑,超市时薪920日元(45RMB),一天最多工作4小时,也就是180RMB,而一年的学费是53.58万日元(26000RMB)。怎么算就无法覆盖学费,因此去风俗店打工是逼不得已的选择。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从地方上来,且得不到父母资助的单身大学生,如果不去陪酒或做风俗业,就没法维系求学生活。

虽然国家对学生求学提供了助学金制度,但是这种制度有一种资本家剥削穷人的感觉,在作者看来。

助学金制度的设立,表面上是为了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然而,让身后没有退路的贫困家庭的孩子们背负足以让他们个人破产的债务,事实上不仅不能利用高等教育来防止贫困的连锁效应,更会使不少学生进一步陷入负债的深渊。

申请助学金制度有几个问题要考虑:

  • 一个是投入的成本无法获得回报;

    靠借款升学就等同于一种商业投资,如果不能得到大于投资的回报,就会出现问题,过度地投资就会导致破产。

    日本经济的不景气,导致大学生并不能很容易的找到工作。
  • 进一步加重自己的债务负担 因为助学金中存在最高3%的利息,有些人读完大学累计需要还款1000万日元(48.65万RMB),这对于刚进入社会的人无疑是一种极大的负担。

助学金的负担无疑又将这些女大学生推向风俗行业,两者形成一种负向的反馈。

单身母亲的无奈

离异、单身的母亲在任何国家都是显而易见的弱势群体,但像日本社会这样一旦离婚就立即变为贫困的现象仍然让人震惊。

书中通过案例列举了单身母亲面临的挑战:

  • 前夫不付抚养费:对于这种行为只能从道德上谴责,但是法律上却无法追究,我不明白日本的法律为何无法处理这种情况;
  • 非正式雇佣,也就是“临时工”:这是单身母亲能找到最多的工作方式,没有任何保障、可以随时被解雇。在我们的印象里,日本都是“年功序列制”,这种文化在当今也是坚持不下去的。

    非正式雇用是自1999年《劳动者派遣法》实施并在2004年该法修订之后开始激增进而普及的一种雇用形态。

    而非正式雇佣加剧了阶级分化,这一点对于女性过于残酷。

    企业一般很少会特意将非正式聘用的劳动者转成正式聘用,所以社会底层的人几乎没法爬上来。如此一来,贫困的固化使得“贫富差距”发展为“不同阶级”。

    因为不用负任何责任,便催化了权力欺压和性骚扰等针对女性的恶性行为。

    如果正式员工问你的问题你没能答上来,就可能会被甩一句“那你明天不用来上班了”,然后立刻被解雇。我们管这个叫“出禁”。毕竟不是直接雇用的关系,所以被如此冷酷地对待也很正常。我们唯一的选择就只有遵守社员的命令,没有借口和怨言,绝对服从。

  • 年龄限制:即便是非正式雇佣,当超过了45岁,这些女性也彻底的没有了机会。这让我想起了国内的35岁门槛,也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受。

日本对曾做过专职主妇的女性还有单亲家庭,都太严苛了,连一个人的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还不给我们机会。

这是植草女士对当今日本社会的抱怨,也揭示了政府或者社会在关注弱势群体方面的冷漠。

即使受过高等教育,一个女性只要做了家庭主妇,社会就不会再给予她发挥自己能力和价值的机会了吗?不仅是工作,一旦被丈夫要求离婚,其结果就是,她会失去工作同时失去家人。

这些单身母亲们的贫困几乎是100%的会传递到下一代,因为无法在经济上支持孩子们,他们的孩子只能上不好的学校,靠自己进入风俗店赚钱缴纳学费,然后重复女大学生们的生活,然后这种生活造成她们成年后对于家庭的不信任,因此离婚成了无法避免的选择,甚至是不婚。

我们怎么办

本书的作者强调了政府和社会制度在导致女性贫困方面扮演的负面角色,对于作者避而不谈自我原因导致的贫困,我一开始是无法认同的。但是设身处地思考,对于一个缺失家庭支持的16岁女孩,去上大学则要面临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不上学则无法摆脱贫困,直接进入风俗行业,我们这些局外人无法轻松地说出“多打工赚钱,少花钱”这样的风凉话。

这本书对于我们有怎样的启发,我觉得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日本是一个发达国家,其社会保障体系比我们要全面,这一点毋庸讳言。即便是在这样的社会,仍然存在书中描写的贫困人口,显然单靠国家的保障制度,无法使我们安全度过这一生,我们需要自己计划,才不会陷入无助和混乱。

虽然很多的国家制度,我们无法左右,如作者所言:

日本的制度设计就是让女性在最低生活保障水准线上工作和生活。我只是运气好逃离了泥沼,还有很多普通的女性过得还不如贫民窟的人。

虽然很痛苦,但是还要活下去,这是作者留下的感叹。如果你感到焦虑或者痛苦,可能还是经历的不够多,当看见书中人物的真实经历时,或许我们面对的并不是那么糟糕。


文章作者: alex Li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均采用 CC BY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alex Li !
  目录